搜索
凉山,一路生花,驶向春天
2024-06-28行业动态
一声鸣笛, 打破安宁河谷的静谧;一道“绿光”,照亮冬日凉山。【西昌久安瑞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为您分享】
1月10日上午11:10分,D843次动车从西昌西站始发,一路向南,开往温暖的“春城”昆明,标志着凉山彝族自治州正式迈入动车时代。
巍巍大凉山、天堑变通途。从人背马驮到立体综合,一张“交通枢纽网”正加速描绘成型:通村达户的农村公路,纵横绵延的国省干线、穿山越岭的高速公路、驰骋千里的高速铁路……是出行路、求学路、产业路,也是发展路、振兴路、开放路。
一跃千年的背后,隐藏着怎样一条发展之路?回望凉山巨变,靠的是踩得实实在在的“一步一脚印”。凉山,向世人讲述着这样的道理:所谓路,没有捷径,全在“各”自的“足”下,一路生花。
民生之路
打通的不只是“断道”,连接的更是民心
时间回到1990年,凉山彝族自治州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杨华俊刚刚参加工作。
“头疼!”,回想起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,杨华俊用了两个字。
摆在他面前的凉山州地图,大多数的路都是断道。“很多县乡没有通油路,老百姓出行特别困难。”虽然出行困难,但是当地老百姓对交通的期盼却非常高。这让二十出头的杨华俊,感受到了如山般巨大的压力。
工作人员只要一下乡,保准“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”。这是当时凉山交通系统流传的一句话。
让杨华俊记忆深刻的,是到木里县考察。“当时我们为了提高道路桥梁的建设,出差下乡。到了木里县东朗、麦日这几个乡,根本走不通,需要绕很远的道。要么走九龙,要么走云南。如果碰上断道,那真的是几天都到不了。交通局的同志经常在山里过夜当‘山大王’。”杨华俊依旧记忆犹新。
然而,也正是从90年代起,凉山交通开始悄然发生改变,并实现了量变到质变。“从90年代起,国家就在重视凉山的交通,到了2000年国家实施了一个通县油路的工程,在2004年、2005年的时候发展通乡公路。同时,农村公路的建设也掀起了高潮……”
随后的2013年、2016年、2018年,凉山州接连启动三轮“凉推建设方案”。其中,交通都被放到了“牛鼻子”的位置。
2021年底,凉山州完成10个912公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,实现每个县均有不少于2个三级以上干线公路出口通道;新改建农村公路1.18万公里,全面实现**乡镇和建制通硬化路、通客车;新建或改造客运站、招呼站3152个,广大群众“在村子里就能坐车出行”的梦想得到实现。
“从西昌坐车到各县城少则半天,多则‘两头黑’,当‘山大王’的情况已一去不复返。”现在的杨华俊依然时常要到木里县东朗乡、麦日乡指导工作,但再也不用绕远路,而是直接从木里境内就可以开车直达。
下一步,木里还规划有一个西香高速的支线,杨华俊说,“从以前的不通路,到现在即将未来几年就会通高速公路,变化肉眼可见。”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